打破西方知识理论, 中国铀矿大突破, 中国为何总能逆天改命?

  • 2025-07-23 03:11:40
  • 198

中国又要逆天改命了。西方国家怎么也想不明白,中国为何总能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就在7月份,中国铀工业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国铀一号”搞出了第一桶铀;还有一个是中国专家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工业铀矿化。这两件事堪称中国铀工业的历史性时刻。

就拿“国铀一号”来说,它是决定中国铀资源被卡脖子的关键。

在过去,中国铀资源高度依赖国外,每年进口占比达到惊人的70%左右!卡脖子指数几乎和石油差不多了。尤其现在中国大量在建核电站,如果不能实现自主可控,那么随时面临被停供的风险,因此中国很早就制定了寻找铀矿和提取铀矿的战略。

“国铀一号”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诞生的,它仅仅用一年就建成中国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铀矿,投产后年产能将超过1000吨。要知道,2024年,中国一整年的铀资源消耗量也不过1.3万吨左右,也就是说单单“国铀一号”就能让中国铀矿对外依赖减少十分之一。

更关键的是“国铀一号”是一个示范工程,简单来说就是进行新技术验证,一旦技术成熟,就将大力推广,到时候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甚至第十个“国铀一号”。理论上,只要铀矿寻找的技术足够先进,中国就能马上复制“国铀一号”,实现真正的“铀矿自由”。

巧了,中国铀矿勘探技术还真的是独步天下。中国专家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工业铀矿化就是典型例子,它创下了两个历史,一个是开创中国最大沙漠覆盖区铀矿勘探的历史,证明了中国塔里木盆地也有铀矿存在;还有一个就是打破砂岩型没有铀矿的理论认知。

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中国打破西方铀矿形成的理论。

早期时,西方专家一直认为铀矿是存在于花岗岩中,中国也按照这个思路,在南方花岗岩寻找铀矿,但是时间一久就发现问题了。由于中国花岗岩比较特殊,核能专家们费尽心思,也只能找到一些分散,小型的铀矿。至于储量多,容易开采的大型铀矿压根找不到。

因此,中国早期时一直都认为自己是“贫铀国”,只能长期从国外进口铀矿。

直到2000年左右,中国开始逆天改命。

在研究了大量资料后,我们的核能专家们不再以西方那套理论为主,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始在新疆、内蒙古等地方勘探铀矿。一开始由于技术限制,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确实没发现什么大型矿藏。

那么中国是怎么改变呢?

首先就是信念:坚信中国是有铀矿资源的。

在数十年时间里,即使找不到铀矿,咱们勘探专家们也没有放弃,反而认真收集地质,研究铀矿数据,希望从中找到一丁点蛛丝马迹。正是这份坚持,我们才能摒弃西方的理论,始终相信自己的判断,才有了后来的爆发。

其次就是不断进化勘探技术。

中国勘探技术已经更新了几代,尤其是AI、卫星遥感等技术崛起,直接让勘探队效率翻了好几倍,比如卫星可以采集类型、位置、形态等,然后AI可以打造大模型,分析和判断哪一个区域可能有矿,再进行实地钻井勘探。

现在中国铀矿勘探已经搭建了“空、天、地、深”高效三维探测技术平台。以前技术不够,的确容易忽略,现在技术上来了,藏得再深的矿,也能发现痕迹。于是越来越多的大型铀矿开始面世。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2009年时,中国探明的铀矿储量只有17.14万吨,不到澳大利亚的十分之一。但是到了2023年,中国公布的十大铀矿成果中,有9个都在东边和西北,探明的储量更是高达280万吨,足够我们用两百年了。中国一下子从“贫铀国”变得富裕起来了。

这次塔里木盆地发现的工业铀矿化,再次打破了“真理”的束缚,证明了铀矿不仅仅存在于花岗石中,沙漠、荒漠等砂岩型地质中也存在铀矿。如果勘探顺利,那么中国铀矿储量还能继续暴涨。

或许将来不久,中国铀矿就能像稀土一样掌握主动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