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流转僵局有望被打破! 多地医保局罕见发声

  • 2025-07-25 08:45:26
  • 336

当药店零售行业对处方外流的热忱逐渐变凉之际,近半年来,各地的实践之举再次将人们的希望点燃。近日,多地医保局相继发文,锚定处方流转新趋势,并指出:处方流转僵局有望被打破!

01

一地医保局发文

处方流转僵局有望被打破!

7月8日,江西省龙南市人民政府网站转发了龙南市医保局的文章《处方流转新趋势:各地电子处方流转加快落地》。

文章中,给出了这样的场景预判,并表示:随着“双通道”全面使用电子处方“新政”一出,叠加直接结算政策,处方流转僵局有望被打破,“双通道”药品电子处方流转“加速”,且有望向其他药品“扩围”。

这意味着,困扰行业多年的“医生开方难、患者购药难、医保监管难”的三难僵局,将被彻底撬开。

2024年10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规范医保药品外配处方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所有销售“双通道”管理药品的定点零售药店,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医保电子处方中心流转处方,全面取代纸质处方‌。标志着外配处方管理进入规范化、数字化、透明化的新阶段。

文章指出,作为电子处方流转的关键,"双通道"政策已在全国形成差异化落地格局。31个省份均建立省级药品目录,上海、浙江等地纳入超500种创新药,半数省份目录规模突破400种。医疗机构与药店的遴选标准呈现地域特色,多数省份要求二级及以上医院作为处方源头,药店端则优先纳入DTP药房、特药药店等专业化机构。

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已实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覆盖与互联互通。‌‌截至今年4月底,中心已高效接入‌‌7.06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和‌‌27.14万家定点零售药店。‌‌

随着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在各省的日臻覆盖和互联互通,文章认为,在“双通道”、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规范“外配处方”三大政策叠加下,电子处方外流进入“加速期”。

不仅如此,文章还进一步表示,如果“医保-医院-药店”三方联动,畅通处方流转路径,未来慢性病、常见病用药也能实现电子处方顺畅流转。同时,在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医保直接结算政策下,群众在药店买药时能享受与医院相同的报销待遇。再叠加“网订店送”等一站式服务,电子处方流转的应用边界将进一步扩展。

02

成都、长沙等地样本

推动处方外流进入“系统重构”时刻

龙南医保局文章之所以看好电子处方流转的发展新趋势,一方面来自于国家层面出台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则是在各地的实践中看到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龙南医保局之文把近期四川成都的“一站式”服务作为典型案例加以聚焦。

四川成都开展电子处方药店端“一站式”流转,参保人员依托问诊终端向药店合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互联网医院资质)申请远程问诊即时开具电子外配处方,待医生接诊开方、药师审方并将电子外配处方上传至处方流转平台后,直接由药店为其办理配药取药及医保结算,实现“一站式”办理服务。

“一站式”服务破解了参保人员没有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具的处方买不到药或无法享受职工门统待遇的难题。截至今年4月底,四川成都共流转电子外配处方25929笔,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255.8万元。

文章分析,四川成都立足于参保人员院外购药的可及性和便捷性,从基金安全、应用场景、系统支撑、三医协同四个方面推进,分别规划了医院端、药店端、移动端三种电子外配处方流转路径,最终在药店端实现了“一站式”的便捷服务。

取缔纸质处方,重构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流转新生态,打造“一站式”便民购药服务模式,并非成都首创。

今年年初,湖南集中爆发参保人员购药民生难题后,湖南省医保局便积极行动,明确聚焦“四大难题”优化服务流程,力争在便捷购药与医保基金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紧接着,长沙益丰大药房、老百姓大药房、湖南千金大药房等5大连锁药店的635家门店正式开启互联网医院问诊服务,为市民提供问诊、开方、购药、报销“一站式”便捷购药服务。不仅如此,病情稳定的慢特病门诊患者和其他复诊患者也可通过互联网医院获取处方。

长沙率先开启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为解决市民购药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其创新之处在于,通过互联网医院问诊,实现问诊、开方、购药、医保结算的全流程便捷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参保群众,特别是行动不便的患者群体。参保人员无需往返医院,凭借互联网医院开具的电子处方,即可在合作药店完成购药并享受医保报销,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而江苏的实践则进一步展现了跨区域协同的可能性。通过电子处方平台,今年以来,江苏已有41.2万人次实现省内异地购药结算,共流转电子处方43.9万张,结算金额14.7亿元,其中“双通道”药品结算金额14.3亿元。这种"处方跟着患者走"的模式,有效缓解了异地就医取药难的问题。

03

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全覆盖

重构就医购药新生态

除龙南医保局之外,7月14日,昆明市医保局也发布文章《医保电子处方中心覆盖31个省份,将带来哪些新变化?》,对电子处方流转的新趋势寄予了殷切厚望。

文章认为,‌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覆盖与互联互通,将极大推动电子处方流转,从而实现居民购药、医保基金监管及跨省就医的跃升。

患者从“跑断腿”到“指尖办”。过去为买高价抗癌药,患者需医院挂号、手写处方、四处寻店、排队报销,动辄一整天。如今流程压缩为四步:医生线上开方,平台实时加密流转,到药店扫码即完成医保结算。广西北海肺癌患者冯先生凭电子处方购药1.2万元,三重保障实时抵扣后自付59元,耗时不足五分钟。

监管从“事后查”到“事前拦”。医保电子处方中心采用区块链存证、AI智能审方,处方全程留痕、不可篡改。超量、重复、虚假开药在流转前即被拦截,极大提升了医保基金的安全使用。试点地区的数据显示,当前外配处方的异常支出已显著下降,医保基金实现“支出即监管”。

市场从“碎片化”到“一体化”。医保电子处方中心统一编码、统一接口、统一支付,跨省就医患者可在异地药店实时取药并报销,基层群众无需再长途跋涉。随着常见病、慢病处方陆续纳入,医药零售将升级为健康管理入口,为“三医联动”改革提供数据底座。

医保电子处方中心的贯通,不仅打通了用药“最后一公里”,更以数字化手段重塑了公平可及、高效便捷、安全规范的医保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