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 什么时候变成谁横谁有理了?
- 2025-07-10 05:50:49
- 636
究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还是邪不压正?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不仅毫不留情地揭露了行业内“零公里二手车”的乱象,还直言:“汽车产业的‘恒大’已现,只是未爆。”
实话总是那么刺耳。随后,魏建军迅速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在众多质疑的声音中,有一类认为,魏建军是“无事生非”——总爱讲刺耳的话,总爱扯下行业的遮羞布。
可曾想过,实话之所以刺耳,是否是现实太过不堪导致的?
如果说实话的人反而要被明着曲解、暗中抹黑,那整个汽车行业岂非成了谁横谁就更有理的野蛮之地?
好在,整个汽车行业并没有成为文明和坦荡的反面。因为,头部自主品牌中,和长城汽车一起诚心希望中国汽车行业向好、向秩序、向繁荣发展的,还有吉利。
“常压油箱”事件,谁说了都不算,法律说了才算
会上,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重提“常压油箱”事件。
两年前也就是2023年5月份,长城汽车向相关部门就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两款车型采用常压油箱并且涉嫌排放不达标一事进行了实名制举报。
彼时,比亚迪迅速回应,回应的核心当然是申明自家产品没有问题。
但有没有问题,长城汽车说了不算,又当裁判又当选手的比亚迪说了更不算。法律说了算,官方部门的调查结果说了算。
正因此,长城汽车才会走官方正规途径举报,而不是把比亚迪抛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搞“孤立”。
然而令人感到费解的是,其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常压油箱”事件都没有迎来一个一锤定音的结果。
类似的“排放门”事件,2015年发生过一次。彼时,美国环境保护署指控大众汽车所售的部分车型涉嫌违规排放;2018年,德国检方对大众公司作出了10亿欧元的罚款令,大众汽车集团表示认罚并承担责任。
也就是说,“常压油箱”同样事关重大。如若举报为真,那么涉事一方就必须承担责任、缴纳罚款;如若举报有误,那么涉事一方也需要得到一个清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按下不表,又是何意?
会上,杨学良“火力全开”,称吉利在两年前长城举报比亚迪之后,也做了拆解测试,结论与长城举报的内容信息是完全一致的。
“这是典型的违法犯罪案件”。
杨学良还认为:“如果这么一个重大的案件都可以不了了之,那行业又如何实现自律呢?”
无论是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公平竞争也好,还是为了当事几方的清白也罢,“常压油箱”事件都必须要有一个交代。
而有的品牌也无需频繁地声明、回应、引战。若真是没问题,放心大胆地信任法律便可。
“不能用非蠢即坏来取代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我们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在法律轨道上运行。”
长城和吉利都足够信任法律和公正,到底是谁在惧怕法律?
国家明令要整治的,确是某些人洋洋得意的?
这两日网络上关于杨学良发言的切片视频林林总总,或许不少人误以为,杨学良的发展是在针对比亚迪,是在追着比亚迪“打”。
其实不然。
杨学良的确意有所指、有所针对。但比起某个单一品牌,杨学良关注的重点实则是行业内的一些普遍乱象。对乱象的揭露和反思,反而才是杨学良讲述内容的绝大部分。
“内卷是最低级的竞争行为,是经济界、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自杀式恶性竞争,而今天的中国汽车界正在上演,且愈演愈烈。”
“对吉利而言,无论行业如何变幻,无论友商如何内卷,吉利永远不搞内卷,永远不做卷王,永远不搞内卷式恶性竞争。吉利将坚持走开放式良性竞争的发展道路……”
无视行业规律的价格内卷,行业、车企,乃至每一位具体的消费者,都无法从中获益。恶性竞争长期进行下去,行业会畸形,车企会失去造血能力而无法生存,消费者会买到价廉质不优的产品。
五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也谈及了内卷式竞争,直指某些企业以低价、超低价,有的时候甚至是低于成本价来开展竞争。“内卷式竞争扭曲了市场机制、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必须加以整治。”
在5月3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发布了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
而去年,比亚迪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却说:“有人把牌打出来了,你能跟就跟,跟不了就过。”
同样也是去年,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认为:“‘卷’是健康的竞争模式”,还提到“‘卷’是一种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
而此后一年直指今日,根据比亚迪的所作所为都不难发现,“卷”仍旧是比亚迪所自豪的、引以为傲的。哪怕,多个部门反对恶性内卷;哪怕,“卷”已经无法让消费者获益。
行业、品牌、消费者,都没能从恶性内卷式竞争中获益。那获利的一方究竟是谁?
表面是口水仗,实际上是生存战
会上,李云飞回怼杨学良。会后,6月8日,李云飞在个人微博再次发文暗怼吉利。不过,这条微博的存活时间不到6个小时,随后便又被李云飞删除了。
表面来看,近期各大自主品牌的高管之间,口水仗打得有来有回。而实际上,口水仗只是表象,品牌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已经到了生存战阶段了。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比亚迪的归母净利润为91.55亿元,同比增幅为100.38%,同时总营收同比增长36.35%至1703.6亿元。同时期,吉利的归母净利润为56.72亿元,但同比增幅高达263.59%,增速是比亚迪的两倍有余。
另外,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今年5月份,比亚迪的零售销量增速仅有9.2%,吉利则有65.7%。很显然,吉利虽屈居比亚迪之后,但整体的冲劲和韧劲要足得多。
5月份,比亚迪和吉利之间的零售销量差额仅有不到9万辆。
细分到具体车型,根据某汽车平台发布的销量数据,今年4、5月份,吉利星愿已经连续两个月销量超过比亚迪的王牌走量产品海鸥,并且星愿正在把距离拉开。
到了另一至关重要的市场——紧凑级SUV,吉利的星越L拿下5月份销冠,另一款博越L则卖得也比宋PLUS DM好。对比亚迪来说更要命的是,在这一细分市场,吉利还有银河星舰7 EM-i,当月卖出10051台。三款车合计5月份卖出44347台。
而比亚迪的宋Pro DM、宋PLUS DM、元PLUS、宋PLUS EV,合计卖出50935台。二者之间的差距,着实不算不可逾越;而两个关键市场的头号单品,却都属于吉利。
比亚迪的市场地位已经松动。
强者从不需要回应质疑,只有当质疑戳中了内心的弱点、掀起了名为焦虑的波澜后,才会如此急着否认、急着回击。
写在最后
重提“常压油箱”事件,希望能有一个公正结论;
坚决反对恶性竞争,倡导行业的良性发展;
坚决反对自私自利,倡导中国汽车行业合作共赢。
杨学良和吉利并不是在盯着比亚迪搞针对,杨学良和吉利抨击、反对、拒绝的是那些有损中国汽车行业整体形象的做法。
这些做法是谁做出的,谁自然就会被打中七寸。不然为何旁的企业不急,偏就你急呢?
- 上一篇:国足不是最后一名
- 下一篇:美抗议者问难道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