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已经晚了? 台积电、三星决定“反叛”, 但难回中国市场
- 2025-09-13 16:08:07
- 882
在全球芯片产业的浩瀚版图中,台积电与三星曾是两颗耀眼的明星,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庞大的产能,在全球市场呼风唤雨。然而,近年来,它们在复杂国际局势下的战略抉择,却让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如今即便试图“反叛”回归中国市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重困境,可以说后悔已经晚了。
昔日“逐美”,错失中国市场先机
回溯过往,美国为了巩固自身在全球芯片产业的霸主地位,对台积电和三星等企业软硬兼施,将它们拉入自己的阵营。台积电率先响应,宣布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豪掷120亿美元建厂,还计划转移3纳米和5纳米等先进生产线。三星也不甘落后,在德州泰勒市投入170亿美元打造芯片工厂。它们以为紧跟美国步伐,就能在新的产业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获得更多的利益。
但现实却给了它们沉重的一击。台积电在美国新建的工厂,投产时间一推再推,不少项目推迟到2027或2028年才能落地。其亚利桑那子公司更是出现了巨额亏损,与南京工厂在严格限制下仍能盈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三星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德州工厂的投产时间也推迟到了2025年底甚至2026年。而且,其芯片业务在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暴跌94%,对华销售受阻成为主要原因。西安和苏州工厂在豁免被撤销后,设备进口受阻,仓库里的芯片堆积如山,销售团队心急如焚。
本土崛起,挤压台积电三星空间
就在台积电和三星在美国市场陷入困境之时,中国大陆的芯片产业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投入下,大陆本土企业加速自研,芯片产能迅速扩张。以中芯国际(SMIC)为例,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达到22亿美元,同比增长16.2%,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随着本土供应商的崛起,它们凭借性价比优势和本地化服务,逐渐抢占市场份额。而台积电和三星由于此前对中国市场的忽视和断供行为,市场份额自然不断缩水。如今,全球半导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市场,芯片进口量虽然依旧巨大,但自给率却在不断提升,对外部芯片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台积电虽然在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仍高达302.4亿美元,市场份额达到70.2%,三星也还有7.3%的份额,但与过去相比,其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已经大不如前。
“反叛”难获原谅,市场格局重塑
如今,台积电和三星似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试图“反叛”回归中国市场,重新重视大陆市场并摆脱美国的限制,以夺回失去的中国订单。然而,中国消费者和企业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轻易回头,台积电和三星已经难回中国市场。
中国不会轻易原谅它们曾经的“墙头草”行为。在芯片断供的关键时刻,它们为了迎合美国,毫不犹豫地切断了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供应,给中国芯片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企业和消费者的感情。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产科技企业走上自研道路,中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不断增强。从设计到制造,从材料到设备,各个环节都在取得突破。国产芯片的质量和性能不断提升,能够满足越来越多领域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台积电和三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会越来越被挤占。
芯片大战远未结束,台积电和三星的“反叛”不过是这场激烈竞争中的一个小插曲。中国芯片产业已经踏上了自主创新的征程,凭借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不懈的努力,必将在全球芯片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而台积电和三星,若想在中国市场重新立足,就必须拿出真诚的态度和实际行动,弥补曾经犯下的错误,否则,等待它们的将是被中国市场彻底淘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