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水电行情: 别错认了“雄安量级”

  • 2025-07-24 04:53:03
  • 801

万亿“雅下”引爆股市!但别急着追,它真比不上当年的雄安

水泥股涨停、工程机械飙升、西藏本地股狂欢,这场面像极了八年前那个春天。

“雅下行情”来势汹汹——上周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1.2万亿投资规模震撼市场。A股应声而动,水泥板块几乎全线涨停,天路、高争等概念股连续封板,香港的东电气更是一度暴涨700%。

市场热血沸腾,不少老股民直呼“梦回2017雄安行情”。但冷静细看,这场所谓的“青春版雄安”狂欢,与当年的国家战略级浪潮根本不在同一维度。

01 战略定位,天壤之别

从顶层设计看,雄安新区是国家级的千年大计。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引擎,其定位是系统性重构区域经济格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八年建设已投入9063亿元,带动央企总部、高校搬迁等深层变革,撬动的是整片华北平原的转型升级。

反观雅下工程,本质仍是区域性能源项目。尽管投资额高达1.2万亿,装机容量达6000万千瓦(相当于三峡三倍),但其核心使命是发电——年供电3000亿度,满足3亿人用电需求。

虽然附带促进西藏经济发展(预计年增财政收入200亿元),却难以像雄安那样重塑国家区域经济版图。而且水电站的国际政治意义也无法对项目本身的估值带来提升。

02 带动效应,深度悬殊

翻开账本,差异更加鲜明。雄安投资结构均衡多元:基建56%、公共服务27%、产业导入17%。这种组合如同精心调配的生态土壤,让创新企业、科研机构、高端服务业能落地生根,形成自循环的城市生命体。

雅下工程则是典型的“大基建单核驱动”。超七成资金砸向隧洞掘进(需穿越强震区)、高落差水坝、特高压输电等硬工程。设备订单虽达近千亿规模,但其中水轮机等核心设备占比仅535–954亿元。

更关键的是产业链长度。雄安如同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涟漪从基建扩散到数字城市、生态治理、制度创新。而雅下工程的带动链条更聚焦:民爆→水泥→掘进机→发电机→电网,本质仍是传统工程逻辑。

而且现在的中国早已告别了基建高速发展的阶段,这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很难靠几个大项目大工程来改变,注定了雅下工程的带动效应更多的是昙花一现。

03 资本逻辑,虚实相异

市场表现暴露本质。2017年雄安行情中,龙头股走出六连板逼空走势,翻倍个股比比皆是,行情延续近一个月,背后是资本对“再造一个新北京”的宏大叙事买单。

再看本次雅下概念:多数个股首日涨停即松动。不受涨跌幅限制的港股更上演惊魂跳——东电气单日从+700%回落至+70%,华水泥从翻倍收窄至60%。

究其根本,雄安代表的是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场,其价值在于不可量化的制度红利;而雅下本质是场超级基建,回报可精算:按0.3元/度电价,年收入约900亿元,回本周期13–15年。

04 医药当道,寄人篱下

现在市场依旧处于医药大周期的框架下,除了医药外,地产、锂电池等等题材都曾试图向医药发起挑战。但很遗憾,挑战者要么昙花一现,要么委身二三,依旧只有医药独孤求败。

雅下工程带动的基建类行情如果想要像医药一样引领新周期,只有一种情况:医药周期结束后,配合水泥等分支题材的周期性回暖,走出一波趋势性行情。否则,雅下行情要么只能是一轮短线行情,要么等到相关企业的财报季走一波报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