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牛”稳了, “躺赚”可期?
- 2025-07-22 02:38:56
- 927
最近A股越走越强,人们对牛市的期盼逐渐火热起来。
历史上的“疯牛”呈现短期快涨、长期缓跌的特征,其实是最伤人心的;因此未来的牛市应该来一个彻底的“拨乱反正”,长期缓涨、短期快跌,而且短期急跌后又能很快恢复上涨,反复多次,就会强化“跌下去就是买入好机会”的印象,长期慢牛格局就有望形成。
因此,希望牛市来,但又不要乱来,应该是广大投资者与监管层上下一心的共识,也是普通投资者的一种“信仰”。
那么,期盼中的慢牛有可能成为现实吗? 01 经济基本面为长期慢牛提供了物质基础 我在《未来十年最大的财富风口》中就说过,过去高速发展的三十年,因为每个领域都有不菲的增量,工厂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大都选择跑马圈地、粗放式扩大规模求发展,结果就是盈利质量不高、盈利持续性不佳,反映到资本市场上,就是无法通过持续的盈利增加驱动股市上涨,只能在市场情绪驱动下陷入“拔估值-杀估值-拔估值-杀估值”的反复循环,这也正是过去在股市难以赚钱的原因。
而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中低增长、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上市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中的优秀群体有资金、有资源、有技术、有动力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并逐渐竖起竞争壁垒,进而形成较为稳定的行业格局,可以靠一定程度的垄断地位实现较高质量的稳定盈利。 盈利质量的提升,恰恰是长期慢牛行情最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在经济增速乏善可陈的欧美国家,它们的股市已经提前“预演”过。 02 政策导向明确支持慢牛 监管层多次强调“稳住股市”,“防止市场大起大落”,通过注册制改革、退市制度完善、打击操纵市场等手段,推动资本市场向“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方向发展。政策红利逐步释放,为慢牛提供了制度保障。 具体手段上,实力雄厚的类平准基金可以在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时买入托底,而在市场情绪特别亢奋时卖出“刹车”,甚至可以在市场开始兴奋时就时不时小幅卖出提前踩下“点刹”,防止市场出现情绪过度亢奋。
总而言之,防范“疯牛”,引导“慢牛”是监管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一定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03 资金结构变化有利于慢牛形成 “疯牛”的重要特征是散户主导。
随着外资持续流入、养老金入市、公募基金规模扩张、社保和保险资金投资权益上限的提高,A股投资者结构有望逐步转向机构主导。
而且随着机构在AI和量化手段广泛而深入的运用,也迫使处于劣势的散户逐渐退出,转向通过公募基金等专业机构间接投资股市,将会加速机构主导局面的形成。
机构投资者更注重长期价值投资,机构间的博弈也更为理性,从而减少了市场非理性波动,为慢牛行情提供了流动性支撑。 04 “慢牛”并不等于可以“躺赚” “慢牛”的投资体验肯定远好于“疯牛”,但慢牛决不等同于“躺赚”,原因有二:
一是慢牛并不意味着所有类型资产都可以“鸡犬升天”,有时候结构性行情特征还可能比较突出,选错资产意味着慢牛就可能与你无关。
二是慢牛并不是线性上涨的,它一样有波动,相对于低收益的固收资产,它的波动要大得多,如果早早被波动“颠”下车,慢牛同样与你无关。
因此,一方面我们不要单押一个行业或方向,而应该以投资宽基指数为主,哪个方向上涨都能受益,才能为我们提供充足的容错空间;另一方面,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制定理性的投资目标,做好相应风险等级的股债配置,并适时做好动态再平衡,被动实现低买高卖,只有这样,才能在慢牛行情中“坐稳”、“扶好”,也才能享受到慢牛行情的长期收益。
- 上一篇:程潇给前任发信息被秒回
- 下一篇:男子打车面试被女司机送进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