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分红37.9亿! 和格力开撕10多年, 27连败后他决定赴港IPO

  • 2025-07-28 01:36:56
  • 878

“价格屠夫”又有新动作。

7月16日,奥克斯再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也意味着奥克斯在赴港IPO的路上又进了一步。

多年前,奥克斯公然“掀桌”,祭出《空调成本白皮书》,彻底撕开了空调行业的冰山一角。奥克斯以低价位、高性价比的产品,在对手林立的行业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奥克斯品牌因此迅速占领市场,从籍籍无名的初创公司摇身一变成为行业黑马。

而一直以来,奥克斯与格力的恩怨也由来已久。

在10多年的缠斗中,27次败诉、上亿元赔款,令奥克斯几度陷入争议,行业地位受到冲击。

如今,董事长郑坚江携奥克斯赴港上市,却又在半年前大举分红近37.9亿,这背后似乎是郑坚江布下的一局大棋。

在郑坚江的资本版图中已坐拥两家上市公司,目前赴港IPO的奥克斯对他尤为重要。

对于三星医疗和奥克斯国际,都仅仅属于奥克斯集团的分支体系,其利润远低于空调业务带来的“输血”能力。

而奥克斯早在8年前就开始筹备上市,但这条路却一波三折。

2016年奥克斯登陆A股新三板,仅在一年后就宣布退市。之后又卷土重来再次转战A股主板,结果再度石沉大海。

这一次奥克斯改道港股,也是其不得不做的选择。

如果通过审核成功IPO,对于奥克斯的产能扩张以及海外发展的资金注入将不可限量。

众所周知,A股更注重于成熟企业的价值,而港股则更关注成长性。对于不足300亿营收规模的奥克斯来说,在A股显然不具优势。

与其在A股苦等机会,还不如借道超车赴港上市。

奥克斯在递表申请中提到,赴港融资的主要用途是产品研发以及渠道扩张。

但有数据显示,奥克斯近三年投入研发的费用平均不足6亿元,只占行业龙头企业相关支出的十分之一。

同时,奥克斯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也始终是埋在郑坚江心头的“雷”。

从2022年到2024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在3个年度内平均高达85%,这组数据如果放在地产企业,早就突破“三道红线”达到爆雷极限了。

超高的资产负债率让公司随时都有现金流断裂的危险。

有意思的是,奥克斯在赴港递交申请前向股东派发红利达37.9亿,此举使得公司账面现金中的51亿元迅速降至29亿元,相当于前两年的利润已基本被抽空。

作为家族企业,郑坚江及其亲属合计控股96.36%,因此顺理成章地获得了36.52亿分红。

而A股对于申请上市的公司明确规定,严禁IPO前三年分红超过50%。可见,相对包容的港股是奥克斯的不二选择。

赴港IPO之前的这拨操作,令网友纷纷感叹:经营者“落袋为安”,投资者“刀尖舔血”。

这也让不少投资人对奥克斯赴港上市,又多了几分猜测。

时至今日,“价格屠夫”已失去往日光环。

2000年前,奥克斯还不过是一个年销售空调不足60万台的初创企业,而那时格力、美的、春兰三大品牌已成为空调行业的霸主。

要想分得一杯羹,就必须打出差异化。

在技术能力和销售渠道均不占优势的条件下,郑坚江亲自“下场拆家”,全面公布了空调各环节部件的最低成本,将奥克斯旗下的40多款产品降价30%销售。

至此,奥克斯迅速占领了三、四线城市,以当年销售325万台的战绩,成为空调行业第二梯队头部企业。

后来电商的迅速崛起,又被奥克斯借助这波红利在几年时间内抢占了线上销售渠道,当时线上占有率达28.57%,高居行业第一。

但此后,行业头部公司纷纷开发低价位系列产品,奥克斯腹背受敌,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占。

与此同时,奥克斯与格力之间10多年的极限拉扯,也令其品牌形象受到巨大影响。

从2013年起,格力董明珠就直指奥克斯从格力核心部门挖走关键技术人员,由此拉开了你来我往的商战序幕。

多年来,由人才流失到专利技术,再到产品质量,一系列的争端下奥克斯成为被讨论的焦点。

特别是对于郑坚江提出的“免检是爹,平价是娘”的产品理念,董明珠反手举报其多款空调宣传的效能值和制冷检测指标均不合格。

经过市场监管局的多次审查,最终下发罚款10万元的处理决定。

消息一出,奥克斯的信誉度瞬间下滑,当年空调销量也随之缩减6%,亏损达3千万,这也对公司造成了巨大冲击。

不仅如此,在10多年的撕扯缠斗中,因为专利引发的诉讼问题奥克斯始终处于下风,前前后后累计败诉27次,赔偿金额高达亿元。

据奥克斯招股书中显示,仅与格力的多次知识产权诉讼,就已累计向格力支付赔偿款达1.16亿元。

作为曾经空调行业的“掀桌人”,被行业大哥下场“手撕”,奥克斯的种种表现也让其啪啪打脸。

除此之外,消费者对奥克斯产品质量的质疑也层出不穷。在质量投诉平台上经常能看到消费者对奥克斯系列产品在能效问题、售后问题以及质量问题方面的投诉,多达上千件。

郑坚江在采访中曾提到,他始终最关注的是人,“企”字去“人”则为止。人对了,企业就对了。

现在看来,奥克斯关注的“人”不知是企业的大股东,还是为奥克斯产品买单的消费者。

收益缩水、商誉受损、产业链发展迟缓,使得奥克斯集团陷入困顿。

而香港作为亚洲的经济中心,是与国际经济、金融接轨的最前沿,如果能在港股顺利IPO,既能扩大海外影响力,又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资本关注,这也许是郑坚江最希望得到的结果。

未来,奥克斯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资金问题。

目前的空调行业已经是一片红海,就连行业龙头美的和格力均放缓了利润和营收。

过去几年,小米的异军突起在高性价比产品上大杀四方,空调行业的竞争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

有数据显示,2024年空调行业中仅有小米公司实现了市占率和均价同步增长,而奥克斯在价格下调了10%的情况下,市占率仍下滑了0.3%。

当前,奥克斯的线下市场份额仅占0.92%,且均集中在家用空调领域,对于中央空调的研发和生产,奥克斯明显仍未突破技术壁垒。

近几年,郑坚江把目光投向海外,不断扩大在东南亚及中东地区的市场份额,净利润稳中有升。截至2024年底海外业务增长率达27.68%,这已经成为奥克斯空调产品新的增长点。

但遗憾的是,奥克斯在海外主要从事产品代工,而自有品牌的销售仅占8.5%,这对于扩大自身品牌影响力的作用并不大。

而美的、格力等空调企业同样迈出了冲击海外市场的步伐,不久之后海外也同样会面临激烈的竞争。

长期来看,奥克斯的技术能力发展迟缓,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始终依赖外购。

仅2024年,其向单一供应商采购核心零部件的费用就达7亿元。由此可见,奥克斯的技术能力很容易被竞品企业超越。

仅靠压缩利润空间换取市场份额,并不是明智之选,技术研发的升级迭代,拥有产品核心壁垒,永远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命门。

但即便这样,奥克斯仍然在申请上市之前大笔分红。与企业发展毫不匹配的研发经费投入,自断现金流的迷之操作,不得不令投资人产生更多联想。

奥克斯此次赴港IPO,与其说是为企业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不如说是在多重困境下另辟蹊径的选择。

面对日益放缓的利润增速和被蚕食的市场份额,郑坚江乃至整个奥克斯集团,能否被资本市场认可顺利登陆港股,尚不得而知。

在缺乏核心技术支撑和清晰盈利模式验证的情况下,投资者更应该关注的是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全心经营的诚意。

-END-